十堰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工艺
工艺特点:
⑴微生物浓度可增加2—3倍,生化效率可提高10~30% 。
⑵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泥(**大分子胶粒)停留时间长。
⑶省去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与消毒池。
⑷排泥周期长。
⑸中空纤维膜的使用寿命可达3年以上;主要设备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
⑹ *人员值守的自动运行。
⑺ 膜元件清洗的间隔时间长。
A/O工艺——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1. 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 段DO 不大于0.2mg/L,O 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物水解为**酸,使大分子**物分解为小分子**物,不溶性的**物转化成可溶性**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链上的N 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 (NH4+)氧化为H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 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 、N 、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隔板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絮凝时间宜为20~30min;
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渐变进行设计,起端流速宜为0.5~0.6m/s,末端流速宜为0.2~0.3m/s;
隔板间净距宜大于0.5m
机械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絮凝时间为15~20min;
池内设3~4挡搅拌机;
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挡的0.5m/s逐渐变小至末挡的0.2m/s;
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折板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絮凝时间为12~20min。
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段:0.25~0.35m/s;*二段:0.15~0.25m/s;*三段:0.10~0.15m/s。折板夹角采用90°~120。
无机混凝剂主要包括:吕系(水铝、明矾、聚合化铝(PAC)、聚合水铝(PSC)等);铁系(三化铁、水亚铁、聚合化铁(PFC)、聚合水铁(PFS)等)。
**高分子混凝剂:阳离子型、阴离子性、两性型、非离子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医院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 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 ,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 ,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 ,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zui后利用。
主要有三种混凝理论,分别是:
电性中和:投入混凝剂提供大量的反离子,由于反离子浓度的增加,扩散层厚度变薄,滑动面上的电位降低,排斥势能降低,当排斥势能与吸引势能相等时便发生凝聚
吸附架桥:高分子物质的混凝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及链状结构,与胶体形成“胶体—高分子—胶体”絮凝体,高分子物质起架桥作用。
网捕或卷扫: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大量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教理以致产生沉淀分离,称之为卷扫或网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