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型医院污水处理设备
小宇环保不断开发出先进、适用的设备,工艺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十多年来,在国内率先研发推广了多种工艺方式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原料化料器、二氧化氯投加分配器以及各种形式的臭氧消毒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控制系统,使得中国消毒产品具备了设备成套化、智能化。
一、设备部分部件简介
1、 水射器:水射器是根据射流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抽气元件,当动力水经过水射器时,其内部产生负压,外部气体在压差作用下被吸入水射器,从而实现吸气。
2、 调节阀:调节阀中间有一锥形杆,旋转锥形枝可实现给料微量调节。锥形杆上有两个起密封作用的“0”型圈,磨损后可换。
3、 进气管:设备运行时的空气通道,安装时,进气管要伸出室外,并保持与大气相通,吸料时将进气管阀门关闭,其余状态均开通。
4、 安全阀:安全阀为设备操作运行不当时特定泄压途径,安全阀打开后,将橡皮塞重新紧即可。
5、 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其功能是实现温度控制,加热水温度出厂时已设定在40度。
二、设备安装要求
1、 设备应安装在室内,避免阳光直射造成设备老化。室内温度应在15度以上,40度以下。
2、 因二氧化氯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因此在选择设备安装位置时应尽量避免同其它电器设备置于同一房间,应单独设立设备间。
3、 设备间地面应设混凝土基础,并安装低位排风扇,保证房间内通风良好,房间内应设冲洗用水笼头及排水下水道,设备进气口应置室外。
4、 用户提供0.3Mpa 水源及220VAC、5A电源。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lv气体是通过水射器产生的负压抽出,在水射器中同水混合后通入处理水中,水射器前后应有误差,带动水射器工作的动力水压力要求在0.2Mpa-0.3Mpa之间,因此,设备间应预留压力0.4Mpa。
5、 设备温度控制箱应与设备分隔放置,如不能隔离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
6、 设备应水平放置,水射器与设备出气口的垂直距离不宜**1.5米,二者之间的管道长度不宜大于6米。单向阀应竖直安装,安装时检查各阀门,接口拧紧,以免漏气
三、设备工艺流程
NaCL03溶液与盐酸在负压作用下由贮存罐经给料管、调节阀进入反应室,进行充分反应产生出二氧化氯等消du气体。产生的气体经单向阀、出气管进入水射器,与水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消毒液,继而进入被消毒水中出气管进入水射器,与水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消毒液,继而进入被消毒水中。
调节池
厌氧池
污水由提升泵把调节池中稳定后的污水提升到厌氧池,利用厌氧菌的作用,使**物发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耗氧处理.
接触氧化池
接触氧化池是一种生物挂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泥的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提供氧源,污水中的**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一般设计过程中考虑接触氧化时间以5小时为宜,内部设高比表面积弹性填料,填充率为70%,比表面积近600m2/m3。由于大量微生物被固定在填料层表面,形成高浓度的污泥床,俗称生物膜,它具有较强的耐负荷冲击.此种结构由于没有或较少量地产生悬浮性的活性污泥,因而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MBR膜分离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以膜组件取代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污泥量。与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相比,MBR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
厌氧膜生物发生器中,通过膜的截留,不仅解决了厌氧污泥容易从膜生物反应器流失导致出水水质降低的问题,同时膜分离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厌氧反应器的构造与处理效果的强化方面。以UASB与膜单元相结合为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不再需要设计的三相分离器来实现固液气的分离;而对于两相厌氧MBR,由于膜分离的作用使产酸反应气中的产酸菌浓度增加,提高了水解发酵能力,同时膜将大分子**物截留在产酸反应器中使水解发酵,因此保持较高的酸化率。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厂用于高浓度**分水的处理效果,由于膜生物反应器缺少曝气,为了使厌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处理高浓度**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均采用分体式。
调节污水水质水量。调节池采用地下封闭钢砼结构,与其它处理单元合建在一起,节省基建投资,池**上覆土,为检查维修方便,在调节池的边角处设有检查孔,可定期对调节池进行维护;调节池中设有潜水搅拌机,定期搅拌,防止悬浮颗粒沉淀。
絮凝沉淀池
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减少了悬浮物对消毒剂的干扰,节省消毒剂的用量,并为余氯在线自动监测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减小占地面积,采用竖流式沉淀池,采用地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其它处理单元合建在一起,池**上覆土,为检查维修方便,在絮凝沉淀池的边角处设有检查孔,可定期对调节池进行维护。污泥沉积在泥斗中,通过污泥泵定期经污泥管排入污泥浓缩池中,出水自流入消毒接触池。
消毒接触池
沉淀池出水进入消毒接触池,使污水与消毒剂保持一定的接触停留时间,保证消毒剂有效地杀死水中细菌,出水排放至**管网。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要求传染病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5小时,综合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0小时。采用地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其它处理单元合建在一起,节省基建投资,接触池内设置导流墙,避免短流,在接触池的出口设置余氯自动监测设备,以便及时调节消毒剂的投加量。